正规的蒙古族搏克参赛人数必须是2的乘积,例如8、16、32、64、128、256、512等,比赛也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搏克的比赛场地没有特殊的要求,只要有一块平坦的草地或者平地即可举行比赛。搏克比赛随着悠扬高亢的“乌日亚”赞歌拉开序幕,身着搏克服装的摔跤手在年长搏克手的带领下,伴着激情的赞歌挥舞着壮实的双臂,跳着粗狂的鹰步列队上场,同时还会模仿着狮子、鹿等草原动物的姿态而在场中舞蹈。这种古老的舞蹈形式不仅起到了热身和鼓舞士气的作用,同时也体现出了蒙古族对英雄和自然神灵的崇拜之意。
搏克的比赛规则简单明了,比赛不限时间,参赛者也不分重量级别,摔跤手膝盖以上的任意部位落地即为负。搏克的这种规则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性,即不同体重级别的搏克手相遇,就意味着竞赛的基础不平等,体重较大的摔跤手往往会占据一定的优势。但豪爽坦荡的蒙古族人并不认为这是不公平的,他们认为蒙古族在草原生活中,恶劣的自然环境、凶猛的野兽威胁、饥饿、疾病等因素并不会因为不公平而消失,勇敢的蒙古族人也不会因这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种种不公平而止步不前,他们只会抓住生活中每一次机遇努力使自己变为强者。
搏克的这种比赛规则承载着蒙古族人民乐观豪爽和勇敢无畏的民族精神。同时,在搏克比赛中体重较大的搏克手也未必能在比赛中拥有着绝对的压制力,体重较轻的摔跤手往往会凭借灵巧的身法和出色摔跤技巧来战胜对手。搏克运动要求摔跤手的腰、腿部动作完美协调配合,在对抗中,摔跤手不但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要灵活地利用多种摔跤技巧以应变跤场上的各种情况变化。一场搏克比赛不仅是搏克手的力量比拼,同时也是搏克手的头脑比拼。事实上,勇敢机智的搏克手往往会在比赛中展现出完美地绝地反击。
搏克运动不但能够充分的发展摔跤手的身体力量、灵敏度、速度、耐力等各方面的运动素质,同时也能极大地磨炼摔跤手的意志力。在古代,搏克运动曾是蒙古族先民磨炼军队士兵的一种训练方式,发展至今,蒙古族搏克则成为了牧民群众在劳作闲暇之余的一种娱乐健身的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