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鞭者夹着小心,孩子多了也知道暂时停手,可人眼范围180度,鞭子甩出去是360度无死角,每晚甩鞭数百下,每下都能万无一失吗?这样的细节正是孩子家长们所担心的。
这些规格不一的铁鞭明显是成型的商品,体育用品商店里却见不着,甩鞭者介绍到这类装备现在都归五金店来置办。
“网上也能买,不犯法,但鞭子的长短粗细每个人要求不一样,去五金店量身定做是最靠谱的。”
“网上也能买,不犯法,但鞭子的长短粗细每个人要求不一样,去五金店量身定做是最靠谱的。”
甩鞭者多称自己有经验,不会失手,鞭子也不会出意外,可旁人却不这么看。
不少商家在网上出售“甩鞭” ▼
在广场里娱乐的孩子当中,最小的才刚刚学步,广场的地面由软胶制成,摔倒也无妨,让孩子们在这里跑跑,本是家长们最放心的。“可不敢撒手啊,万一没看住,让鞭子伤到可怎么办!”一位家长抱怨说,公园里有不少空间被甩鞭、抽陀螺的人占据,觉得这些运动不科学,对旁人来说太危险,一个人运动,周边十几平方米站不了人,是不是太自私了?
类似情况反映
一面是慢跑、散步的居民,另一面是舞动如飞的铁鞭。这两种健身运动出现在同一幅画面中,不免让人捏上一把汗。类似的现象不只出现在蓝靛厂公园,其他公共休闲区域内,这样的场景也时有出现。
家住工人体育场附近的市民就非常苦恼,工体东门旁的空地上总有一些甩鞭爱好者活动。一截数米长的铁鞭,一块开阔的空地便构成了他们活动的乐园。随着铁鞭的舞动,霹雳不绝于耳,看起来气势如虹,但鞭子所到之处却也成了周边行人的禁区。
工体东门内的这片区域是体育场内为数不多面积较大的空场,平日里除了有车辆在此进出、停放外,不少居民和顾客也会由此进入工体活动、消费。从天明到入夜,由此经过的车流、人流都不少。附近健身步道内散步的市民说到,甩鞭这项活动在此存在已久,虽说平日里与在此健身、用餐的人相安无事,但还是多少有些隐患。
北土城地铁站C口外的广场,也是“鞭子”的聚集地,周边居民对同样甩鞭噪音问题感到十分无奈。
“十八般兵刃”怎么改善
除了甩鞭,不少健身的市民也喜欢在公共休闲区域内练习弹弓、双节棍、抽陀螺等。运动健身所用的“十八般兵刃”在网上均能买到,除了产生噪音扰民之外,周边人群更是认为这些健身活动存在安全隐患。
这类问题一直难管,尤其就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争执不下,锻炼的人常说从未伤人,周围市民则说等伤了人再管就晚了。有甩鞭者甚至以“抽坏过多少衣服”、“身上有几道伤疤”为荣。
律师意见
相关律师提出,市民们所用的这些器具均不在管制器具之列,或者有的甚至比较模糊,引发的噪音、安全问题取证难度大,诉讼难度较高。
法律条文
根据《国家环境噪声法》六十一条规定,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确实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赔偿损失。同时,第五十八条也规定了,在城市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活动的,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以罚款。但“十八般兵刃”即便有噪音,均不属于音响设备,在造成实际损失前,是否有安全隐患尚难以明确界定。
管理单位、执法部门说法
相关管理单位、执法部门表示,根据居民的反映,此类问题目前只能以劝导为主,至于居民提到的强行制止甚至没收工具,是没有明确法条支撑的。
健身从业者建议
一位健身从业者提出,甩鞭运动主要是腰部发力,从而带动肩部、手臂发力,但是能达到的健身效果因人而异,如缺乏正确引导,可能造成肩周炎、网球肘甚至是腰肌劳损,适得其反。如想让腰部、肩部、手臂得到锻炼,可替代的项目非常多,常见的俯卧撑、平板撑等等,都是更高效、安全的替代方式。
您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您觉得,这类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
转发!
跟身边的人一起聊聊
内容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秋秋
点个
一起唠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