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超联赛上海籍球员表现盘点:本土力量如何扛起申城足球大旗?

申城子弟兵的绿茵答卷

2017赛季的中超赛场,上海双雄上港与申花掀起了一阵"蓝色风暴",而队中的上海本土球员更是用扎实的表现证明:在巨星云集的中超,本地球员依然能够占据重要席位。

关键数据亮点

  • 蔡慧康:场均抢断4.2次,成为上港中场屏障
  • 柏佳骏:送出5次助攻,左路走廊的发动机
  • 李运秋:传球成功率89%,申花后防最稳一环

赛季初,当奥斯卡、特维斯等天价外援登陆上海滩时,很多人担心本土球员会沦为配角。但以蔡慧康为代表的上海籍球员用实力说话——他在中场不知疲倦的奔跑,完美诠释了"工兵型中场"的价值。特别是在对阵恒大的关键战中,他单场完成7次拦截,帮助球队2-1力克卫冕冠军。

"我们从小在弄堂里踢球长大,现在穿上印着'上海'的球衣比赛,这种使命感是外援很难理解的。"——柏佳骏在赛季总结会上动情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当年上海籍球员的出场时间较2016赛季平均提升23%,其中吕文君在锋线上的灵活跑位,多次为胡尔克拉开空当。而老将孙祥虽然因伤只出战12场,但他在更衣室的领袖作用被博阿斯多次称赞。

技术特点分析

上海本土球员普遍展现出小技术细腻战术执行力强的特点。在吴金贵接手申花后,曹赟定与毛剑卿组成的"本地双翼"将海派足球的灵动发挥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第19轮对阵国安时,两人配合打入的"上海式"团队进球,被《足球报》评为当轮最佳配合。

赛季结束后统计显示,上海两支球队共启用9名本地球员,这个数字在"金元足球"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这些喝着黄浦江水长大的球员,用他们的表现证明:在巨星身边踢球,不仅要当好配角,更要在关键时刻敢于站出来承担责任。